10月29日,我院 “正青春” 思政大讲坛邀请江苏省级工匠、江苏省技术能手、江苏省企业首席技师、江苏汇博机器人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培训工程师吴博雄,为我院学子作 “践行劳模工匠精神,争做时代‘匠系青年’”专题讲座。学工线教师及200余名学生代表共同聆听,在真实而动人的奋斗故事中,领悟“工匠精神”的深刻内涵。

从“没见过机器人”,到屡获一等奖

“2015年我选择电气自动化专业时,连机器人的真面目都没见过,只有一个朴素的想法——学好技术,将来能安身立命。”讲座伊始,吴博雄以一段真诚的独白,带领大家走进了他的青春岁月。
就读于山西工程职业技术学院的吴博雄,有着与在场同学一样的起点,2016年,一场学长的技能竞赛报告会,在他心中埋下了技能报国的种子。他主动申请加入学校创新班,挤出时间加入机器人兴趣组,把实训室当成了“第二个家”。课后,他抱着万用表反复练习二极管检测;周末,他对着复杂的电路图分析原理。从最初“分不清硅管与锗管的电压差异”,到后来“独立完成简单机器人调试”,他用“坐得住冷板凳”的定力,为未来的技能成才之路打下坚实基础。
2017年,他从山西来到苏州学习工业机器人。白天跟着师傅练实操,晚上熬夜啃理论,最终在山西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工业机器人技术应用项目中荣获一等奖。2018年,他与团队并肩作战,一举斩获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高职组工业机器人技术应用赛项团体一等奖。
奋斗没有“休止符”,岗位就是最好的修炼场

毕业后的吴博雄,进入江苏汇博机器人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从生产岗位的一线操作者到电气工程师的技术攻坚者,他仅用一个月就吃透了岗位流程。第一次出差山东济南处理设备故障,他带着工具包在现场蹲守三天,直到最后一个问题彻底解决;此后辗转青岛、深圳,每一次任务都赢得用户的高度认可。
2019年,他的身影活跃在台前与幕后:台前,他是第四届苏州技能状元大赛领奖台上的选手;幕后,他是保障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顺利举行的技术支持。2020年,他牵头研发多功能机电一体化设备,反复优化设计和调试方案,大幅提升了设备运行精度;2021年转岗培训讲师后,他将一线经验融入“1+X”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教学,带出了一批又一批技能新人。
直到2024年获评“江苏工匠”,他依然谦逊而清醒:“所谓逆袭,不过是我把别人休息的时间,都花在了打磨技能上。”
寄语青年:以技、心、责书写“匠系青春”

“在校期间,该如何践行工匠精神?”面对学生的提问,吴博雄将工匠精神凝练为三个字——技、心、责。
“技是立身之本,要练就过硬的本领。”他展示了自己编写的《机器人操作步骤手册》,从急停按钮检查到密码设置规范,每一步都清晰严谨。“心是做事的态度,要耐得住寂寞,精益求精。”他分享了研发智能加工单元时,为校准一个抓取点,反复测试二十多组数据的经历。“责是职业的担当,要把每一次任务都当成作品来完成。”
互动环节中,同学们就专业学习、职业规划与求职就业等问题,与吴博雄展开交流和讨论。他鼓励同学们践行“四步成长法”:自主学习、静心钻研、勤于总结、敢于竞赛。“不要因为学历自我设限,企业真正看重的,是你解决问题的能力。”他坚定地说,“我从生产岗位起步,能走到今天,靠的就是不服输、不停学的毅力,青春的底色,永远是奋斗。”
奋斗的青春自带光芒,工匠精神照亮前行路

讲座最后,吴博雄以“从来没有逆袭的天才,唯有奋斗不止的青春”与全体同学共勉。这句话不仅是他的人生信条,也成为许多学子心中的一盏灯。
“吴老师的经历让我明白,工匠不是遥不可及的岗位,而是每一天的踏实积累。”电气与电子工程系工业机器人专业的朱智博同学感慨道,“今后我要多进实训室,多参加竞赛,做一个真正的‘匠系青年’。”
通信与信息工程系乐靓老师表示,将把这样的奋斗故事融入课堂,引导学生用匠心打磨技能,用热爱点亮职业之路。
青春因奋斗而动人,匠心因坚守而珍贵。吴博雄用他的成长证明:哪怕起点平凡,只要脚踏实地、心怀热爱,每个人都能在时代的舞台上,走出属于自己的“工匠之路”,写就无愧于青春的动人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