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同龄人在嬉戏玩耍时,他却左手一块石头、右手一把小刀,灯下手作,在自己的一隅之地一坐便是一整天。他叫杭晨炎,我院电梯工程技术专业二年级学生,也是我院书画社的成员之一。日前,江苏省教育厅发布2022年“苏乡永助”资助育人主题活动评选结果,苏州共有26幅作品入选“学生资助主题书法”优秀作品公示名单,杭晨炎的作品《苏乡助梦 金石留痕》荣获篆刻组一等奖。
舞勺之年初探金石文化
2003年出生的杭晨炎,是土生土长的吴江人。虽然他是一名“00后”,但他从初中开始便潜心篆刻,谈吐间,也有着一份异于同龄人的老成。他说自己喜欢传统文化,不管遇到什么事,他总能在石头的刻凿声中,找到自己前进的方向。
“初中时,机缘巧合之下,加入了汾湖实验初级中学的书法社团,才真正接触到小众的‘金石凿刻’,这是母校的特色教育,但对本身就迷恋中国传统文化的我来说,摆在面前的一方古朴石块,却有着说不清的吸引力。”杭晨炎说,与大多数学习篆刻的人一样,在老师教习基础后,他便开始凿刻属于自己的“姓名章”,“虽然刻得很丑,但把印章盖下去的那一刻,我凿刻金石的兴趣大门打开了。”
那一年,杭晨炎才14岁。除了上课,他开始用零花钱买石头、刀具,在家里自己琢磨起篆刻。
“人一旦爱上一件事物,便很容易为此废寝忘食。”杭晨炎说,初学时,他便对篆刻达到了痴迷的程度,周末甚至成天不出房门,在自己的书桌前凿凿刻刻。
想要在金石凿刻上取得成绩,单靠自身学习是远远不够的。杭晨炎一遇到问题就会向老师请教,得知哪里有凿刻展出,不管多远他都会去观摩研究。
“我没有系统学习过书法,相比有书法基础的人来说,我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杭晨炎说,金石篆刻本身就是一门极难掌握的艺术,它既考验篆刻者的刀上功夫,又关系到篆刻者的书法功力,甚至篆刻者还要将自身的传统文化修养运用其中。
自此,杭晨炎把所有的课余时间都给了书法和凿刻,他的努力,老师也都看在眼里,经常带他参加各类篆刻比赛,在实践中磨炼他的心性。杭晨炎也不忘归处,斩获了大大小小的奖项。
守正创新延续非遗薪火
对篆刻艺术的学习越是深入,杭晨炎便越发痴迷。即便读了大学,他也不放弃练习的机会。起初只是节假日回家练习,后来索性将工具搬到了宿舍,在自己的小天地里琢磨石头。
“我老家汾湖的支柱产业是电梯制造业,每到暑假我都会去做暑期工,一个月下来也有四五千块的工资,这些钱我几乎都买了石头和工具。”回忆起以勤工俭学来支持自己兴趣爱好的经历,杭晨炎更觉乐在其中,对自己的每块“顽石”,他都如数家珍。
杭晨炎热爱篆刻的劲头也感染了他的父母。
“妈妈起初也不理解,总提醒我学习第一,别搞这些,但后来,他们也开始支持我做喜欢的事情了。”杭晨炎说,母亲曾对他说过,这个时代敢做梦的人太少了,为喜欢的事情去奋斗的人更少,“这句话对我影响很深。”
作为善于学习、敢于创新的“00后”大学生,杭晨炎更愿意把篆刻当作一门艺术,“把篆刻当作一种艺术形式,会让创作更加自由灵活,少了晦涩难懂,才能让更多的人走近它、了解它。”
“现在有许许多多和我一样的年轻人热爱中国传统文化,我也愿意与感兴趣的人分享篆刻文化,让它不仅仅活在‘方寸之间’。”杭晨炎说,金石篆刻经过几千年的发展,传承下来的都是精品,几乎很难超越,“但我希望有一天,我的作品也能代表时代。”